春秋战国最盛行的歌究竟是什么?
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思想活跃、文化多元绽放的时代,音乐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呈现出精彩纷呈的局面,由于年代久远,确切判定当时最盛行的歌并非易事,但仍旧有一些歌曲可在历史长河的记载中寻得踪迹。
《诗经》在当时的传唱度极高,其收集了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论语·子罕》中提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孔子对《诗经》中“雅”“颂”部分的音乐进行整理,这足以证明《诗经》与音乐有着紧密联系,很可能是可以演唱的,像《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以雎鸠鸟的和鸣起兴,生动描绘了男子对佳人的倾慕与追求,不仅文辞优美,曲调想必也朗朗上口,在民间和贵族阶层都应该有着广泛的传播,还有《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那种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可望不可即的惆怅之情跃然纸上,富有感染力和传唱性。
楚国地区的《九歌》也是那个时期极具代表性的歌曲,它是屈原根据楚国南部民间祭神乐歌加工改编而成,祭祀在古代是极其重要的活动,《九歌》作为祭祀时演唱的歌曲,在楚国的传唱范围自然十分广泛。《九歌》包含了《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等多首乐章,每乐章旋律和歌词与祭祀的神相关,充满了浪漫瑰丽的想象和神话色彩,如《湘君》《湘夫人》中对湘水之神的爱情故事进行吟唱,展现了楚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独特的文化信仰。
在战乱频仍的春秋各国,《易水歌》也具有独特的地位且广为流传。“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句歌词简单却充满了慷慨悲壮之气,燕太子丹为使荆轲去刺杀秦王嬴政,在易水边为他践行时,荆轲唱出了这首千古绝唱,当时的荆轲抱着必死的决心前往秦国,这句歌词以简洁的语言营造出紧张、悲凉的氛围,充分展现了侠士的豪迈气概和视死如归的精神,所以在当时一定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成为激励士气、表达壮志豪情的经典歌曲。
春秋战国时期并没有绝对意义上“最盛行”的一首歌,《诗经》中的部分诗篇、《九歌》以及《易水歌》等都在不同地区、不同群体中有着较高的传唱度和影响力,它们不仅是当时音乐文化的结晶,也为后世音乐和文学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 》等篇不仅在文学上具有重要价值, 在音乐史上也占据一席之地,楚辞·九歌离骚,虽为屈原所作的文学作品而非直接传唱的歌曲形式存在却深刻影响了当时的乐坛风格与审美取向成为那个时代不可忽视的音乐文化标志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