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是李白所写吗?它全文又是什么意思呢?
需要说明的是,《长恨歌》的作者并非李白,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长恨歌》是一首长篇叙事诗,全诗形象地叙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下面为你解读其全文意思:
开篇至“尽日君王看不足”
汉家的皇上看重倾城倾国貌,立志找一位绝代佳人,可惜当国多少年哪,一直没处寻,杨家有位刚长成的姑娘,养在深闺里没人见过她容颜,天生丽质无法埋没,终于被选到皇上身边,她回头嫣然一笑,百般娇媚同时显现出来,六宫的粉白黛绿啊,立刻全都褪掉了色彩,正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她肌肤如凝结的油脂,侍女扶出浴,正娇懒无力,原来是新承恩泽时候,花一般容貌云一样鬓发,金步摇在头上颤,芙蓉帐里,与皇上度着温暖的春宵,情深春宵恨太短,一觉睡到太阳高高升起,君王深恋儿女情温柔乡,从此再也不早朝,承受君欢侍君饮,忙得没有闲暇,春日陪皇上一起出游,夜晚夜夜侍寝,后宫美女如云,三千宫女,却都挡不住皇上对她的宠爱,金屋中阿娇曾经那么美丽,可也比不上她被特别的恩宠,兄弟姐妹都封了大邦,好羡人呀,一家门户尽生光,叫天下做父母的心肠,觉得生男儿还不如生个女郎。
这部分主要描述了杨贵妃的美貌被唐玄宗看中,入宫后备受恩宠,杨家也因此鸡犬升天,同时也展现了唐玄宗因沉溺于杨贵妃的温柔乡而荒废朝政。
“渔阳鼙鼓动地来”至“回看血泪相和流”
渔阳郡响起了震天的战鼓,惊破了霓裳羽衣曲,九重的京城发生战事,君王美眷仓皇出逃,天子的仪仗车驾向西南急奔,才走了百来里,到了马嵬坡,护驾的六军不肯前行,又怎么办呢?在凄楚缠绵之中,绝代美人竟被缢死,她的花钿丢在地上没人收,还有她头上的翡翠翘呢,她的金雀,她的玉搔头,君王掩面痛哭,无法相救,回头看血泪交流,染湿了衣襟。
这一段讲述了安禄山叛乱,唐玄宗携杨贵妃出逃,在马嵬坡发生兵变,杨贵妃被迫自尽,唐玄宗痛苦无奈的场景。
“黄埃散漫风萧索”至“魂魄不曾来入梦”
秋风萧索扫落叶,黄土尘埃已消遁,回环曲折穿栈道,车队踏上了剑阁古道,峨眉山下行人稀少,旌旗无色,日月无光,蜀地山清水秀,引得君王相思情,在行宫里望月色,对着雨打梧桐声,更添愁闷,天旋地转战乱平息,君王起驾回京,到长安后,池苑依旧,太液池边芙蓉仍在,未央宫中垂柳未改,那芙蓉花多像她的脸,那柳叶多像她的眉,见花见柳怎叫人不落泪,君王伤心惨戚,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西宫南内秋草长,落叶满阶没人扫,当年的梨园弟子头发已雪白,椒房的宫女牙齿也掉光,晚上宫殿中流萤飞舞,孤灯油尽君王仍难以入睡,细数迟迟钟鼓声,愈数愈觉夜漫长,遥望耿耿星河天,直到东方吐曙光,鸳鸯瓦上霜花重生,冰冷的翡翠被里谁与君王同眠?阴阳相隔已一年,美人魂魄在何方也不见。
此部分描绘了唐玄宗在逃往蜀中途中以及回宫后的孤寂、痛苦和对杨贵妃的深切思念,通过对环境和自身生活的描写,烘托出他的哀伤之情。
“临邛道士鸿都客”至“此恨绵绵无绝期”
有个从临邛来长安的道士,据说他能用法术招来贵妃魂魄,君王思念贵妃的情意令他感动,于是道士尽力去寻找贵妃的灵魂,他驾驭着云气入空中,横来直去如闪电,升天入地遍寻,穷极天堂地府,都毫无结果,忽然听说海上有一座被白云围绕的仙山,玲珑剔透楼台阁,五彩祥云承托起,天仙神女数不清,但都不如那回眸一笑的杨贵妃来的特别,轻缓地移动脚步,拂着五云的彩屏,依稀见到她远远地站在山门前,还留着莲花般的花冠,经过风吹日晒的花冠颜色已不鲜艳,含情凝视天子使,托他深深谢君王,马嵬坡上长别后,音讯颜容两渺茫,昭阳殿里的姻缘早已隔断,蓬莱宫中的孤寂,时间还很漫长,回头俯视人间,长安已隐在尘雾中,只有用当年的信物表达我的深情,钿盒金钗你带去给君王做纪念,金钗儿我留一半,钿合儿我留一扇,我们一家分一半,只要我们的心像金和钿一样坚牢,虽然远隔天上与人间,总还能相见,临别殷勤托方士,寄语君王表情思,寄语中的誓言只有君王和我知道,当年七月七日长生殿中,夜半无人,我们共起山盟海誓,在天愿为比翼双飞鸟,在地愿为并生连理枝,即使是天长地久,总会有终了之时,但这生死遗恨,却永远没有尽期。
最后这部分引入道士寻找杨贵妃魂魄的情节,展现了杨贵妃在仙山的生活以及她对唐玄宗的思念,同时通过回忆两人的誓言,进一步深化了他们爱情的悲剧色彩和无尽的遗憾。
《长恨歌》以其细腻的描写、动人的情感和深刻的主题,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它既展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之间的爱情悲剧,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历史的变迁。
这不仅是文字的游戏场啊,他继续说道,更是诗人灵魂与自然对话的心声呢!
它不仅是在诉说一个游子的心声——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更像是一位老友在寂静夜晚与我促膝长谈:举杯邀明月……,这样的文字既表达了诗作的意境之美又赋予其以生命般的情感交流体验呢~